原创微小说:榆木算珠里的数字水利||水缘先生​(山东)

更新时间:2025-05-12 22:37:39 来源: 作者: 浏览:2次 评论:0

导读:【微小说】榆木算珠里的数字水利文/水缘先生雨夜警报凌晨三点的堤口路水文观测站,陈默盯着屏幕上的徒骇河水位数据,想起入职培训时老站长李长河说的那句“鲁西人的命脉在黄河,魂儿在徒骇河”。窗外暴雨如注,探照灯扫过泄洪闸边的榆树林——那些虬枝盘结的老树,像..

【微小说】

榆木算珠里的数字水利

文/水缘先生

雨夜警报

凌晨三点的堤口路水文观测站,陈默盯着屏幕上的徒骇河水位数据,想起入职培训时老站长李长河说的那句“鲁西人的命脉在黄河,魂儿在徒骇河”。窗外暴雨如注,探照灯扫过泄洪闸边的榆树林——那些虬枝盘结的老树,像极了李长河眉骨上的旧疤,沉默地扎根在鲁西的黄土里。

水位涨至34.27米时,李长河抓起对讲机:“通知下河村,按二号预案撤离!”他声音嘶哑,仿佛从六十年前那场洪水的记忆里挣出来。当年洪水冲垮了村西的木质简易生产桥,叔父打捞被洪水冲走的生产桥时,被卷进浊浪,尸体多天后才在下游2公里处被找到。

两难抉择

“开闸?下游滩地几千亩玉米还没收!”陈默指向电子屏上的卫星图。位山灌区的数字孪生系统正闪烁着红光,显示下河村农田墒情已超临界值。李长河却蹲下身,手电光定格在泄洪渠7号桩——青苔覆盖的水泥桩上,歪歪扭扭刻着“98.7.12”,那是他亲手刻下的抗洪纪念标记。

“你看水流纹路。”他抓起一把泥沙撒入渠中,“每秒流速超3米,开三孔闸门会撕开下游河滩。”屏幕弹出预警:上游漂流物聚集量已达120吨,包含大量棉纺厂废弃机杼——这曾是鲁西人引以为傲的“鲁缟”产业遗痕。

生死时速

当最后一户村民撤离时,通讯塔被雷击毁。李长河掏出锈迹斑斑的铜哨,三长两短的哨音穿透雨幕——这是徒骇河传承的汛期联络暗号。陈默突然明白墙上的榆木算盘并非摆设:老站长用算珠记录着每公里河道的容灾冗余量,珠子上的包浆比数字化模型更厚重。

抢修闸门时,混着秸秆碎屑的淤泥突然吞没了李长河的胶鞋。陈默拽住老站长胳膊的瞬间,瞥见他裸露的脚踝上绑着块褪色的蓝手帕,帕角绣着"东平湖迁建留念"——那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启动时,滞洪区移民才懂的印记。

黎明曙光

晨光中,位山灌区的无人机群掠过金色玉米田,喷洒着再生水雾。智慧调度中心传来数据: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动态调整,实际泄洪量比预案节约15%,保住了下游83%的玉米。陈默摩挲着李长河塞给他的榆钱吊坠——里面封存着98年抗洪时的泥沙。老站长正对着祖坟方向鞠躬,那里早已变成节水灌溉示范田,墓碑化作渠系分布图上的一个坐标。(完)

(本文系水缘微小说(ID:sy_wxs)原创首发,作者:水缘先生


作者简介:水缘先生,原名高立杰,字铭禹,号水缘先生,男,山东聊城人。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、东昌府区同心文学社会员、中国水利学会会员;科普中国专家库专家、财政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专家、省公共资源专家库专家、省政府采购专家库专家、多家央国企评标专家库专家。现就职于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,高级工程师。《水缘文学》《水缘微小说》网站及微信平台创始人兼主编。喜欢散文、微小说的写作,自2011年以来,在省市报刊及网络发表作品100余篇20余万字。


免责声明:《原创微小说:榆木算珠里的数字水利||水缘先生​(山东)》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水利在线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,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(QQ:593295900)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。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,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,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!

| 评论

评论

帐  号: 密码: (新用户注册)
验 证 码:
表  情:
内  容: